“慢病防控•云端沙龙”第八期 | 颐养之家 幸福的家

2021-09-23

“以前一个人住,饭菜都懒得做,剩饭剩菜得吃一两天。现在好了,每个月只需缴纳200元的伙食费,就有专人做饭,餐餐都能吃上热菜热汤。”说起在“颐养之家”的晚年生活,江西省渝水区鹄山乡桐村村83岁的黎发妹老人觉得特别温馨。这是该区遍地开花式地发展‘颐养之家’居家养老模式的一个缩影。




一、背景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广大农村的年轻人普遍外出务工,造成农村高龄、空巢、独居、经济困难及生活处理困难老人越来越多,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更是得到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渝水区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是新余市主城区所在地。全区国土面积1173.8平方公里,现辖6镇5乡6个街道(办)和2个工业园区,户籍人口69.71万,60岁以上老人12.07万,占17.31%,其中70岁以上老年人3.94万人。


近年来,针对农村留守、独居老人生活质量差、养老困难以及“故土难离”的实际情况,渝水区在市委市政府统一指导下,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统筹运用农村各种资源,依靠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充分利用村级文化中心、清闲房屋等现有资源,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农村颐养之家”的农村养老新模式,使得农村老人在家门口就能满足生活照料、情感交流、精神慰藉等需求,较好地破解了农村养老难问题。


二、“颐养之家”实施


根据渝水区委《关于落实基层党建“五化”要求全面推广“颐养之家”工作的实施方案》,对于颐养之家的建设,区委、区政府提出,要以社区或小区、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根据当地老年人“吃、住、娱、产”的实际需求,注重量力而行,分类实施,开展颐养之家“五个一”建设,即一次体检,一次建档,一次宣教,一张信息卡,一张扶贫证。


各社区和村镇负责颐养之家的日常管理和具体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每个“颐养之家”都对照标准细化、深化,既对标实施,又丰富内涵,做到建“家”“八个一”,公共卫生服务“六个一”。每个颐养之家按照“八个一”的标准建设,即:


  • 一个标准化厨房 每一个厨房都按统一标准建设,务必做到干净整洁,使老人的饮食干净健康;


  • 一个书报学习室 书报学习室放一些适合老年人看的书籍,如时事政治、养生、中医、理疗保健等;


  • 一个娱乐活动室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点,设置一些适合老人的娱乐活动,如打牌、跳棋、象棋等;


  • 一个电视观看室 投入资金为每个颐养之家购买超大液晶电视,让老人在颐养之家就可以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


  • 一个户外活动场 特意开辟一个户外的场地,让老人有锻炼身体的地方,放置一些简易的、有利于老人锻炼的体育健身设施;


  • 一块蔬菜种植地 农村的老人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到了颐养之家不需要做事就有饭吃,他们觉得一下子不能适应,对于这样的老人为他们开垦一块蔬菜种植地,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给颐养之家增加蔬菜的供应,还能让老人精神上得到满足;


  • 一个医疗保健室 为每一个颐养之家设立一个保健室,把慢性病老人的常规药品按人设立专门药盒,统一管理,及时提醒老人吃药用药规律做到老人不忘记吃药、药量合理,避免有老人任意增减药量;

  • 一支志愿服务队 组织机关干部和社会力量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不定期为老人服务,有文艺演出、有养生保健课、有安全应急救护知识等。


医疗卫生机构结合《江西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在颐养之家开展 疗六个一”服务项目:


  • 1)为每一位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

  • 2)每年免费为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纳入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每季度进行一次面对面随访,并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


  • 3)每季度举办一次健康教育讲座;


  • 4)每位老年人免费签约一个家庭医生;


  • 5)不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抚慰、精神关怀等服务;


  • 6)每位颐养之家日常管理人员都参加了基本护理知识和简单急救知识等应急救护技术的岗前培训。


三、“颐养之家”成效


一是为农村老人提供了生活保障。农村独居老人生活上过于随意,有一顿没一顿,或是做一顿吃几天,不仅营养得不到保障,还影响身体健康。“颐养之家”的建设,让老人们有了一个新的家,餐餐有保障,餐餐吃新鲜,营养配方合理,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还能送餐上门,照料生活起居,满足了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目前全区182个行政村(管理处)建成运行颐养之家359个,其中标准点257个,吃住一体点25个,配送点77个;入家老人5178人,其中70岁以上4979人,70岁以下199人,基本实现了对有入家需求的老人全覆盖。



二是为农村老人提供了精神慰藉。“颐养之家”有电视、书报、棋牌、健身等文化娱乐设施,不仅是个生活场所,娱乐场所,更成为老年人感情的寄托和精神的支柱。便捷周到的服务贴近老年人的物质需求,更满足了其对传统家庭养老的心理需求。



三是为农村老人提供了医疗服务。渝水区在推行“一体化”诊所时就考虑到了“颐养之家”老人的就医问题,所以各乡村诊所均建在“颐养之家”附近甚至隔壁,由乡村医生担任老人们的健康守护神。乡镇卫生院作为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定期对乡村医生进行医疗技术和应急救护培训。“家”中老人只要有需要,医务人员随叫随到,特别是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省去了“搬运”之苦,极大的方便了老人们的就医。公共医疗机构还开展“六个一”服务项目,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始终做到知情,有利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控和治疗,进了颐养之家后,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也有所降低。



四是减轻了政府和家庭的养老负担。“颐养之家”把养老各个主体的责任分摊,让政府(负责“颐养之家”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不足部分的经费保障)、个人家庭(每位老人每月只要交200元)、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都参与进来,缓解了传统养老模式把农村养老完全推给社会或者个人后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


四、关于“颐养之家”的思考


政府重视扶持是落实“颐养之家”建设的重要保障。渝水区“颐养之家”建设被列为“党建+建项目,因地制宜,因村而异,硬件建设资金实行“以奖代补”的政府支持方式落实,集中整合新农村建设、彩票公益金、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基层党建项目资金等,每家颐养之家市、区、乡按照4:4:2的比例一次性下拨10万元建设资金。同时,由政府出资60元为每位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累计投入保险费用18万多。另外,每年为入家老人免费体检2次并建立健康档案。


结合新农村建设是推进“颐养之家”建设的关键举措。发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广泛的人力、软硬件公共服务设备等资源优势,为“颐养之家”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实现“小病不出村,娱乐有去处,吃饭有保障”,真正实现农村老年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是持续“颐养之家”建设的重要途径。除政府投入之外,社会力量的支持也是“颐养之家”十分重要的资金来源。在“颐养之家”建设之初,渝水区要求在职党员干部捐款支助“颐养之家”,每名县级干部捐5000元,科级干部捐2000元,一般干部捐300元,用于“颐养之家”的基础建设,多余款项转入老人们的伙食费用。另外,每年区政府都会组织不同形式的募捐,例如全区干部职工工资一日捐等用于“颐养之家”的日常开支;爱心企业和个人、志愿者的捐赠由民政局和财政局牵头以送米、油等形式配送。在每位老人每月交纳200元生活费、各级捐赠补贴后还不足的费用由区、乡两级财政保障。鹄山乡蓝塘村委颐养之家开张第一天就收到爱心企业和人士的善款共33万余元。同时,社会各界人士还组成志愿者服务队,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帮助、心理疏导和精神陪护等。


案例讲者:杨竹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来源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1ytzRG9JjxMYBtunorTLHQ